心之所向,雖遠必達


許曉東教授剛從中科院微生物所來到英國雷丁大學,跟隨著名病毒... 迎來曙光終于到了投稿的階段,可能由于他們研究的對象(昆蟲病...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在線發(fā)表了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題為“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的研究論文。2016屆碩士研究生南昊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許曉東副教授為通訊作者,陳紅英教授和英國肯特大學Mick Tuite教授為共同作者。
相信
“你們做不出來。”
當?shù)弥笱蟊税兜闹袊袀€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團隊要嘗試鑒定朊病毒,美國酵母朊病毒鑒定的頂級專家蘭德爾·哈爾夫曼(Randal Halfmann)這樣評價。
然而,就在前天,這個團隊的研究成果:《一種病毒編碼的朊病毒》(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發(fā)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這一研究,將朊病毒的發(fā)現(xiàn)歷程從動物、植物、真菌、細菌擴展到了最后一種生命形式——病毒。同時,可能為揭示病毒感染和阿爾茲海默癥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帶來新的啟示。
研究發(fā)起者 許曉東副教授
蛋白膠上的“異常信號”
時間回到2002年,許曉東教授剛從中科院微生物所來到英國雷丁大學,跟隨著名病毒學教授伊恩·瓊斯(Ian Jones)讀博士。當時他的課題是研究昆蟲桿狀病毒中幾種晚期表達因子。
那時候,蛋白的研究手段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豐富。為了研究這些晚期表達因子的功能特征,許曉東教授開始嘗試分別在昆蟲細胞和大腸桿菌中,重組表達這些蛋白。而為了檢測蛋白表達蛋白是否成功、表達蛋白的產(chǎn)量多少,就需要用到一套電泳+免疫印跡檢測方法。
蛋白電泳用到的凝膠(示意圖)
通常來講,前期處理蛋白用到的試劑(SDS和巰基乙醇)會拆開所有聚合的蛋白,濃縮膠中是不會再留有蛋白的。所以,大家一般都會直接把它切下來丟掉,只檢測分離膠的部分。
而彼時,剛到英國第一次接觸這個操作的許曉東教授,對這套流程顯然尚不熟悉,誤打誤撞將濃縮膠也一并做了檢測。檢測過程中,他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他的樣品中,一個名為LEF-10的桿狀病毒晚期表達因子出現(xiàn)在了濃縮膠里,并且信號非常強烈。奇怪的是,無論怎么調(diào)整,LEF-10蛋白都雷打不動地“賴”在濃縮膠里不走。
LEF-10出現(xiàn)在濃縮膠中(示意圖)
從那時起,濃縮膠中的異常信號,就一直縈繞在許曉東教授心頭。
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對于科研,許曉東教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理念:好的課題,不能僅僅著眼于局部,而是要立意高遠,必須有生物學上的普遍意義。
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異常緩慢的探索,許曉東教授總算收集到一些關(guān)于LEF-10的重要線索。
①聚合體分子量大且不均一
②聚合體常帶有DNA
③截短體27-78形成的聚合體分子量呈現(xiàn)嚴格的倍數(shù)關(guān)系
④LEF-10僅在少量細胞中表現(xiàn)為聚合體形式
這些線索的碎片拼接在一起,讓黑暗中主人公的影子漸漸顯露出身形。它們在許曉東腦海中拼出了一個單詞——prion(朊病毒)。
小知識
“朊病毒”名叫病毒卻不是病毒,而是一類出了bug(錯誤折疊)的蛋白質(zhì)。朊病毒具有感染性,有時會造成致命的疾病。眾所周知的瘋牛病、阿爾茲海默癥,都與這類蛋白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論證之路不易
在探索科學問題的過程中,從“觀察現(xiàn)象”到“提出假設(shè)”只是邁出了關(guān)鍵的第一步。只有通過合適的方法證實和嚴謹?shù)倪壿嬚撟C,從不同的角度拿到充足的證據(jù),證明現(xiàn)象與原因間的“必然性”,才能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
之后的很長時間,許曉東教授開始拼命閱讀朊病毒的相關(guān)文獻。他梳理出朊病毒的4個核心特征:
1、能以非朊病毒和朊病毒兩種穩(wěn)定狀態(tài)存在;
2、其中一種狀態(tài)可以自發(fā)或受某種誘導轉(zhuǎn)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
3、在某種情況下,朊病毒狀態(tài)可以被“治愈”;
4、兩種狀態(tài)都可遺傳下去。
也就是說,LEF-10至少需要通過這4項考驗,才有可能拿到朊病毒的“身份證”。
酵母系統(tǒng)
要對LEF-10驗明正身,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且能被同行認可的鑒定體系。
目前,在朊病毒領(lǐng)域,學術(shù)界認可的鑒定體系是由已故的著名生物學家蘇珊·林德奎斯特(Susan Lindquist, 1949-2016)建立的釀酒酵母Sup35p鑒定方法。
幾經(jīng)波折下,拿到了酵母系統(tǒng),欣喜之余,暗藏的挑戰(zhàn)接踵而至。
然而這些困難絲毫沒有動搖許曉東教授的決心。他找到了當時正在讀研二的碩士生,南昊。
南昊學長(圖左)與許曉東教授(圖右)
一開始,南昊對這個課題沒什么興趣,但沒過多久,他就被這個領(lǐng)域深深吸引,覺得“越做越有趣”。南昊漸漸意識到,這項研究一旦成功,將是一次能夠“更新教科書”的成果。
這套酵母系統(tǒng)非常頑劣,南昊每一步都嚴格按照論文里提供的方法來做,但就是做不出結(jié)果,走了很多彎路。在一次次的方案改進下,桀驁難馴的酵母系統(tǒng)一點點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漸漸發(fā)揮出了功效。
迎來曙光
終于到了投稿的階段,可能由于他們研究的對象(昆蟲病毒)比較“冷門”,先后被幾家頂級期刊拒稿后,最終被《自然-通訊》正式接收。在朊病毒鑒定領(lǐng)域中,第一次出現(xiàn)中國團隊的身影。
不過,這個小團隊沒有就此停下前行的腳步,他們準備繼續(xù)深入研究LEF-10的功能和結(jié)構(gòu),并著手開發(fā)一套鑒定朊病毒的原核系統(tǒng),為更多想做朊病毒研究的學者提供方便可行的工具。
與此同時,已經(jīng)有其他做病毒的課題組也在濃縮膠中發(fā)現(xiàn)了相似的“異常信號”,聯(lián)系他們幫忙鑒定;還有的課題組找到他們合作解析LEF-10的蛋白結(jié)構(gòu)。而這樣的合作,放在以前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
未來,還會有更多病毒中的朊病毒被學者們發(fā)現(xiàn)和研究。那時候,一定會有一篇來自中國的研究出現(xiàn)在他們的引文中: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
許曉東教授的話
這些年來,我的碩士生們一直陪伴我做這種未知前景的探索。因為他們的工作沒有體現(xiàn)在這篇文章中,所以文章上也沒有他們的名字。在這里我由衷地對他們表示感謝:朱孔利(10級),劉田田(10級),趙鈺(11級),白玉(11級),歐艷梅(12級),周新宇(13級)。
最后,還要特別感謝文章的第一作者,南昊(13級),他2016年碩士畢業(yè)后沒有參加工作,一直在我們實驗室做到現(xiàn)在。此間我也沒有資助他,他撐不住的時候就出去掙點生活費,然后回到實驗室繼續(xù)干活。當年他敏銳地看到了這項研究的重大意義,并為此放棄了很多東西。讓我感到慰藉的是,他也將在科學界獲得應有的榮譽,prion歷史上會有一句話:Nan et al. discovered the first virus-encoded prion.
堅持多年突破難關(guān)
研究過程異常艱辛
來和經(jīng)管君一起聽聽許曉東教授
視頻來源:新京報
素材推薦:漢語堂
網(wǎng)絡編輯:王亞欣
責任編輯:王晞光
指導老師:賀子婕
(本文轉(zhuǎn)載自 ,如有侵權(quán)請電話聯(lián)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備考交流

掃碼關(guān)注我們
- 獲取報考資訊
- 了解院?;顒?/li>
- 學習備考干貨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動態(tài)
推薦項目
活動日歷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7/03 預約席位 | 7月3日交大安泰EMBA招生說明會
- 07/05 最高可獲得2萬元獎學金| 上理管院專業(yè)學位項目2026聯(lián)合招生發(fā)布會&MBA/MPA/MEM職業(yè)賦能工坊第三期開放申請中!
- 07/05 財務人必修的戰(zhàn)略思維課|復旦MPAcc公開課報名
- 07/05 財務人必修的戰(zhàn)略思維課|復旦MPAcc公開課報名!
- 07/05 【預告| 7.5北大國發(fā)院EMBA體驗日】“導師·同學共話會” 邀您走進北大承澤園
- 07/05 上海場 | 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項目上海場公開課暨招生說明會誠邀您參與!
- 07/05 上海交大MTT招生開放日
- 07/05 鄭州活動預告 | 7月5日交大安泰MBA全國巡展即將來到中原大地,招生政策、考生激勵、項目生態(tài)一場活動全掌握!
- 07/05 海π智鏈 商道新生 | 2026東華大學MBA/EMBA/MPAcc/MEM/MF/MIB培養(yǎng)體系煥新發(fā)布會即將啟幕!
- 07/05 活動報名 | 7月5日深圳招生直通車,15年零售餐飲O2O行業(yè)學長以夢為馬,為何選擇交大安泰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