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匯豐智庫 | 林雙林:以部分地方國有企業(yè)資產轉讓降低地方債務


北大匯豐智庫 | 林雙林:以部分地方國有企業(yè)資產轉讓降低地方債務
地方政府債務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央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 的比重20多年來幾乎沒有變化的情況下(29%左右),地方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已經從2000年占GDP的28.5%增加到2021年的67%。不少債務增長快的省,其地方國有企業(yè)凈資產也增長快。地方一些國有企業(yè)如餐飲、食品加工等,并非國家戰(zhàn)略所需,若轉讓部分這類國有企業(yè)資產,或者出讓部分上市企業(yè)的股份,可以有效降低地方債務、化解銀行風險、增強企業(yè)投資信心,使地方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產品,促進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01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緊迫性與日俱增
國家統(tǒng)計局10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下降9.1%,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7.5%。一些開發(fā)商出現債務違約。據商務部數據,2023年1-8月,全國吸收外資下降5.1%。人民幣貶值,但出口并不理想。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以人民幣計價,下降0.2%,以美元計算下降更多。一些地方政府債務嚴重,影響財政正常運行,增加了金融風險,也影響了投資者積極性。
地方政府債務主要包括一般債務和隱性債務。一般債務是指正式發(fā)行的政府債券,而隱性債務則是指地方政府通過各種融資平臺所形成的債務。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中央政府出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地方政府債務從此大大增加。到2022年底,中央政府國債余額約占GDP的21%,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占GDP的29%。各地政府債務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債務不高,但有些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已經超過GDP的50%。加上國家鐵路公司約占GDP5%的債務,當前我國顯性政府債務已經很高了。按照2013年負有償還責任債務與隱形債務(負有擔保責任和救助責任的債務)6:4的比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大概會占到GDP的19%。地方城投公司債務也很高,其中多少屬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還是一個未知數。若把城投公司的債務算在內,當前地方政府的債務規(guī)模非常巨大。
地方政府債務很難依靠稅收和收費來償還。當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除用于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支出外,用于還債的資金很少。其他預算賬戶都是??顚S?,很難有盈余用來償還地方政府債務。例如,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同比下降17.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20.9%?;鹗杖胝嫉紾DP的8%左右,對地方政府十分重要。貸款建成的市內基礎設施大都具有公共品性質,很難得到足夠的收費收入來還債。有些城市必需品(如水電氣)雖然由政府壟斷性提供,但政府需要用這些必需品調節(jié)收入分配,將價格壓得很低,很難產生利潤用來還債。
中央政府2014年開始就要求將城投公司與地方政府分離,地方政府不包攬城投公司的債務負擔。今年6月,廣西發(fā)布政府投資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公告,明確要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對外投融資應當遵循審慎原則,不得脫離實際過度舉債,不得投資收益不能完全覆蓋融資成本的項目,舉債融資時應主動聲明不承擔政府融資職能、所舉債務是企業(yè)債務,地方政府不承擔償債責任。然而,一些地方積累的城投債的確得到過地方政府的背書或默許。
由于債務較高,地方政府會縮手縮腳,無法積極提供必要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務。而且,地方債務威脅金融體系和整個宏觀經濟,影響中外投資者的信心。地方政府債務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將對金融機構和債券市場造成沖擊,甚至引發(fā)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今年政府工作重點,其緊迫性與日俱增。
然而,中國地方政府有能力解決債務問題。地方政府雖然債務多,但國有企業(yè)凈資產也很多。實際上,地方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已經從2000年占GDP的28.5%,增加到2021年的67%。中央國有企業(yè)的凈資產占GDP的比重變化不大,約為29%。全國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從2000年占GDP的57.8%上升到2021年的96.5%,增加近40個百分點,基本上是由于地方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增加帶來的。個別省份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已經超過GDP的100%。而且,一般地方政府債務增加快的省份,國有企業(yè)凈資產也增加快。如果地方政府將國有企業(yè)資產轉讓一部分,政府債務問題就可以得到緩解,地方政府就可以輕裝上陣,繼續(xù)積極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務;銀行壓力就會減輕,中國金融風險就會大大減少;企業(yè)投資信心就會增強,中國經濟發(fā)展就會進入新的階段。
02地方政府債務增加的現狀
地方政府債務大都來自地方融資平臺,地方政府沒有稅收立法權,沒有發(fā)行債務的權力,只能利用融資平臺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融資平臺是由地方政府出資或者注入土地等資源設立的企業(yè),目的是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銀行貸款或向社會融資,也叫城投公司。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最早出現在1990年代,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fā),同年11月中國政府提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在約2年半內,中央政府投資1.18萬億元,地方政府匹配同樣數額的投資,其余為撬動起來的社會投資。從此,地方債務大大增加。地方政府嘗到了借債帶來的“甜頭”——既能刺激GDP增長,又能增加財權。融資平臺貸款不斷增加,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日益嚴重。
圖1顯示各地區(qū)2014年和2022年的政府顯性(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梢钥闯觯瑥?014年到2022年,除北京、上海、貴州、云南外,其余地區(qū)的債務都增加了。有的地區(qū)增加幅度相當驚人。其中天津增長37個百分點,吉林35個百分點,青海33個百分點,甘肅32個百分點,黑龍江27個百分點,新疆22個百分點。
目前顯性債務占GDP最高的是青海,為84.32%,貴州61.86%,吉林54.84%,甘肅54.34%,天津53.01%,海南51.14%,新疆50.73%。2022年顯性債務占GDP比重最低的是江蘇,為16.84%,接下來是上海19.12%,廣東19.42%,福建22.41%,山西24.51%,河南24.66%,北京25.39%,浙江25.95%。隱性債務(負有擔保責任或救助責任的債務)還沒有算上,根據2013年審計署的審計結果,隱性債約為顯性債務的2/3。當然,這些年來,有的地區(qū)已經將很大一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了。
03本世紀初期成功解決債務問題的經驗
中國不是首次遇到政府債務問題。21世紀初,中國首次面臨政府債務問題。那時的債務主要是國有企業(yè)欠銀行的貸款,或者叫銀行不良資產。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后,國有企業(yè)走向市場,自負盈虧。改革總體上提高了企業(yè)的效率,但也使一些企業(yè)還不起賬。早在1995年,我國就提出以市場和產業(yè)政策為導向,抓好大的、放活小的?!白ゴ蠓判 庇纱硕鴣?。此后,逐步將一些小的國有企業(yè)轉讓出去,很多變成民營企業(yè)。然而還有不少大中型國有企業(yè)欠下銀行大量債務,到21世紀初,銀行不良貸款最多時達到GDP的40%以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fā)銀行等背負大量不良貸款,加入世貿組織后,這些銀行及金融機構很難與外國銀行展開競爭。
當時,中國政府債務問題主要是銀行的不良資產,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為解決銀行不良資產問題,中國政府于1999年10月中旬,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東方、長城、信達和華融四家,承接了幾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的不良資產,專門處理不良資產。財政部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億元資本金,央行發(fā)放了5700億元的再貸款。
這一系列策略非常成功,解決了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為以后十余年經濟高速增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市場化進一步推進,外貿外資大大增加,經濟開始騰飛,企業(yè)盈利狀況大大改善。到2009年,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政策性任務就已經完成,而且都通過處理不良資產而獲得盈利。
04近年來應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措施
地方政府債務早就引起中央政府的關注。早在2011年,國家審計署就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審計,開始對地方政府借款踩閘。2013年審計署再次審計地方政府債務。當時地方政府債務包括: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負有救助責任的債務。中央政府十多年來一直著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
一是通過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進行置換。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正后的預算法,賦予地方政府發(fā)行有限數量債券的權利。在此之前,根據1995年通過的預算法,地方政府不能有預算赤字,不能發(fā)行債券。新預算法實行后,地方政府雖有權發(fā)行債券,但其數量依然受到中央政府的限制。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fā)[2014]43號,下簡稱“國務院43號文件”)規(guī)定,對存量債務,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為基礎,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存量進行甄別,并對存量債務以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進行置換,以降低利息負擔,優(yōu)化期限結構。2017年地方政府發(fā)行了8300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2018年地方政府發(fā)行了13130億元的地方專項項目債券和債務置換債券。當地銀行購買這些債券減輕了政府的債務,而商業(yè)銀行也可以將債券作為抵押品抵押到中央銀行,從而提高其貸款能力。這項改革不僅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而且使銀行有機會將債務轉嫁給央行,從而緩解其資產負債表的壓力。
國務院43號文件規(guī)定,政府債務不得通過企業(yè)舉借,企業(yè)債務不得推給政府償還。融資平臺是企業(yè),政府不能通過它舉債。2015年12月21日,財政部公布《關于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的實施意見》,取消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以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梢?,財政部對政府發(fā)行債務向來是非常謹慎的。
二是啟動了“債轉股”改革。所謂債轉股,是指把原來銀行與企業(yè)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轉變?yōu)榻鹑谫Y產管理公司與企業(yè)間的股權、產權關系。債權轉為股權后,原來的還本付息就轉變?yōu)榘垂煞旨t。國家發(fā)改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jiān)會2019年7月26日印發(fā)《2019年降低企業(yè)杠桿率工作要點》,要求加大力度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增量擴面提質?!皞D股”的實施會減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企業(yè)的還債壓力。
三是追究相關個人的借貸責任。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施加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們控制債務發(fā)行。2014年的國務院43號文件明確,對脫離實際過度舉債、違法違規(guī)舉債或擔保、違規(guī)使用債務資金、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要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批準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議案》。國務院對地方政府債務發(fā)行進行了限制,財政部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提供了詳細的指導方針,規(guī)定了債務發(fā)行限額,并對非法貸款或非法貸款擔保的責任人進行調查和追究法律責任。2017年初,財政部要求內蒙古、河南、重慶、四川等地方政府以及商務部和銀監(jiān)會調查和追究部分縣市的法律責任及相關問題。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懲罰地方政府的非法借款。可見,中央政府管控地方政府債務的態(tài)度是積極且堅定的。
四是債務重組、延遲還債日期、降低利率等。這些方法多用于處理地方城投債問題。2022年8月,蘭州市城市發(fā)展投資有限公司因無法償還債務而進行了債務重組。2022年12月,貴州遵義最大的城投公司遵義道橋宣布,將155.94億元銀行貸款統(tǒng)一展期至20年、利率調整為3.00%-4.50%,且前10年僅付息不還本、后10年分期還本。地方政府債務的延期支付也經常發(fā)生。
五是發(fā)放再融資債券。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最近,內蒙古、天津、遼寧、云南、重慶、廣西先后宣布特殊再融資債發(fā)行計劃,合計規(guī)模為3196.5億元,按照財政部要求,債券資金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募集資金全部償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拖欠企業(yè)賬款。
目前也有其它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建議。例如,由中央政府發(fā)行國債,償還地方政府所欠的債務。以上這些措施只能變換債務的形式、債務的政府層級、債務的償還時間,不能減少政府的債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問題。我們必須尋求降低地方政府債務的更有效途徑。
05地方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大幅增長
地方政府舉債主要為了基礎設施發(fā)展,而并非為直接增加社會福利。據2013年國家審計署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用于城市建設的政府債務占總額的37.49%,土地購置占16.69%,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占13.78%,保障性住房占6.77%,教育、科學、文化和衛(wèi)生占4.82%,農業(yè)、林業(yè)和水利建設占4.04%,生態(tài)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占3.18%,工業(yè)和能源占1.21%。
在地方政府債務增加的同時,地方國有企業(yè)的總資產和凈資產也在迅速增加。先分析一下全國及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占GDP的比重。如表1所示,1997年國有企業(yè)總資產占GDP的比重為156.78%,2006年下降到126.37%;隨后開始上升,2010年到115.35%,2015年到205.08%,2020年到264.91%,2021年到269.53%。中央國有企業(yè)總資產1997年占GDP的61%,2006年下降到65.3%,隨后起伏上升,2010年80.15%,2015年為94.42%,2020年為92.77%,2021年降為89.23%。
地方國有企業(yè)總資產1997年占GDP的95.78%,2008年下降到63.75%,隨后上升,2010年75.2%(低于同年中央國有企業(yè)總資產占GDP的比重),2015年為110.66%,2020年為172.14%,2021年為180.3%,幾乎是2008年的3倍,是中央國有企業(yè)總資產占GDP的比重的2倍多!可見地方國有資產增速之快,規(guī)模之大。
當然,國有企業(yè)除了資產,也有負債。表1中1997年-2021年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即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全國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比重,2000年為57.81%,2010年56.82%,2020年為95.7%,2021年為96.49%。可以看出,中央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的比重基本上沒有變化,2000年為29.35%,2021年為29.48%。然而,地方國有企業(yè)的凈資產占GDP的比重大大增加,從2000年占GDP的28.46%,上升到2021年的67%,翻了一倍多!如果把增加的部分轉讓一些,那地方政府的債務就會大大減少。
圖2顯示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國有企業(yè)的凈資產占GDP的比重。首先,各地區(qū)國有企業(yè)資產占GDP的比重差異很大。2019年,貴州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比重為160.25%,重慶92.1%,天津90.77%,甘肅83.68%,青海79.02%,西藏69.06%,云南65.31%,上海64.61%;而山東為29.03%,河北為25.12%,湖北為23.74%,河南為16.59%。
其次,大部分地區(qū)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比重都大大提高了。除北京、河南、廣東三個省市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到2019年有所下降以外,其余省市自治區(qū)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的比重都上升了。一些地區(qū)上升幅度驚人,例如貴州、重慶、青海、甘肅、天津等省市。
第三,政府債務高的地區(qū)一般擁有更多國有企業(yè)的資產。例如,2019年貴州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占GDP的比重為57.68%,在所有地區(qū)中位列第二,同時其國有企業(yè)資產占GDP的比重是所有地區(qū)中最高的;青海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為70.87%,位列全國第一,其國有企業(yè)資產占GDP的比重位居全國第五。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政府貸款基本上用于投資和資本積累。
06地方政府可通過轉讓部分國有企業(yè)資產化解債務風險
地方政府債務已經很高。一些政府債務高的地區(qū),地方政府也擁有巨額的國有企業(yè)資產。表1顯示,過去20多年來中央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的比重沒有多少變化,而地方國企凈資產增長很快,占GDP的比重翻了一番多。國有企業(yè)資產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合適的比例。有著如此龐大的地方國有凈資產,地方政府完全可以轉讓部分國有企業(yè)資產償還銀行的貸款,使政府債務減少。
其實,國有企業(yè)一直是我國宏觀調控手段之一,人們很少提到這一點。發(fā)達國家只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個調控手段,中國還有國有企業(yè)這個調控手段。經濟下滑時,國家往往要求國企增加投資;經濟過熱時,國家會要求國企放緩投資;這就是利用國有企業(yè)調節(jié)經濟。轉讓部分國有企業(yè)資產,也可以算作利用國有企業(yè)對經濟的調控,這與為了發(fā)展經濟而減稅的道理是一樣的。
從理論上講,如果國有資產的回報率和債務的利率一樣,那么,轉讓國有資產償還政府債務,是政府資產形式發(fā)生變換,對政府財政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如果國有資產的回報率小于政府債務的利率,例如,100元資產的回報率為3%,而100元債務的利率為5%,這樣,轉讓資產償還債務,就對政府財政更有利。
重要的是,償還政府債務具有其它益處。目前,政府債務已經成為負面影響經濟發(fā)展的因素。高額的地方政府債務會增加銀行的金融風險,捆綁著地方政府的手腳,降低中外投資者的信心。轉讓國有資產后,銀行收到還款,不良貸款的問題得以緩解,銀行風險和金融體系的風險就會降低;地方政府可以放開手腳,積極從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產品;國內外投資者信心能夠增加,投資積極性會被激發(fā),中國經濟會更上一個臺階。另外,政府出讓部分國有企業(yè)資產,“國進民退”的顧慮會徹底解除,會讓人們看到中國政府推進市場化和發(fā)展民營經濟的決心,增加民營企業(yè)家的投資信心和勇氣。
國有企業(yè)資產減少,會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發(fā)展呢?表1數據顯示,1997年地方國有資產占GDP的95.78%,2008年下降到63.75%;地方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占GDP的份額1997年為30.02%,2008年下降到23.24%。按固定的商品零售價 ,從1997年到2008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為12.2%,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率為17.4%??梢?,在地方國有資產規(guī)??s小的年代,GDP和稅收增長率并不低。
出讓國有企業(yè)資產,并不意味著出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資產。地方一些國有企業(yè)并非國家戰(zhàn)略所需,例如餐飲、副食品加工(像稻香村)、服裝加工、酒店、酒廠,等等。這些企業(yè)是可以轉讓的。對于一些上市地方國有企業(yè),地方政府可以轉讓一部分股權。
有人擔心,轉讓國有企業(yè)資產,會造成國有企業(yè)資產流失,這種擔憂是沒有必要的。轉讓國有資產,不是白送出去、不是毀掉、也不是被貪污掉,而是會得到收入。政府可以用這些收入償還政府債務,而這些債務正負面影響我國經濟發(fā)展。
近年來,資產由民營企業(yè)向國有企業(yè)轉讓的事情時常發(fā)生。例如,一些小的民營企業(yè)由于資金鏈上發(fā)生問題,就將資產轉讓給國有企業(yè),或成為國有企業(yè)的一部分。這也是地方國有企業(yè)資產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現在將一部分國有資產轉讓出去,也是合理的。轉讓一部分國有資產,地方政府債務減少了、促進經濟發(fā)展,將來國有企業(yè)資產還會增加。
有人擔心,轉讓國有企業(yè)資產,會使一部分人廉價得到國有資產、侵害國家權益。這就要求我們在國有資產轉讓中做到公平、公正。政府為了還債才轉讓國有資產,一定不能廉價出讓。要展開公平的競爭、嚴防腐敗行為。
有部分觀點認為,現在用一部分國有資產將債務問題解決了,以后債務再增加了怎么辦?這需要嚴格控制地方債務發(fā)行,以后要制定地方政府債務上限,不能讓債務泛濫。另外,要改革稅制和支出體系,讓地方財政可持續(xù)。美國在1930年以前的多數年份里,州和地方政府債務占總債務比重大于聯邦政府,后來地方政府債務逐漸減少。目前,雖然聯邦政府債臺高筑,美國大多數地方政府債務很低。
如何轉讓國有企業(yè)資產?根據以往經驗,國有企業(yè)產權轉讓方式可采取多種形式,例如協(xié)議轉讓(交易雙方通過洽談、協(xié)商以簽訂交易協(xié)議),拍賣(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招投標(以公開競爭的形式,考慮價格和非價格因素,選出最優(yōu)投標者成交)。轉讓國有企業(yè)資產時,必須堅持原則,力爭轉讓過程公開透明,轉讓價格公平合理,轉讓收益最大化。
轉讓國有資產必須慎重。早在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就頒布《企業(yè)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范企業(yè)國有資產的轉讓。此后,有關部委又發(fā)布一系列文件,包括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2016年發(fā)布的《企業(yè)國有資產交易監(jiān)督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2022年的《關于企業(yè)國有資產交易流轉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企業(yè)國有資產轉讓有關注意事項不斷作出補充。地方政府應嚴格遵循這些文件,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最后要補充,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面臨債務問題。前面講過,很多省份地方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并不高,這些省份就不需要轉讓國有資產,應該放手發(fā)展經濟,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總之,既然有大量的國有企業(yè)凈資產,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解決其債務問題。我們期待地方政府債務負擔的減輕,期待金融風險的降低,期待投資者信心的提振,期待中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本文轉載自北大匯豐MBA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熱門推薦
備考交流
最新動態(tài)
推薦項目
活動日歷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9/06 深圳活動預約 | 搶占先機!余明陽解析中國企業(yè)的商機 —— 交大安泰 MBA 全真試聽課堂開講
- 09/06 歡迎走進清華園!清華大學會計碩士2026級招生體驗日精彩上線
- 09/06 9.6北大國發(fā)院EMBA體驗日 | 智能體互聯網:新價值、新模式與新格局
- 09/06 全球博弈下的中國制造:產業(yè)鏈突圍與重構 | 活動報名
- 09/06 北京場 | 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項目公開課暨2026級招生說明會報名中!
- 09/07 9.7廣州校區(qū)專場 | 北大匯豐MBA探索營嚟廣州啦!
- 09/07 重磅活動上新 | 一堂刷新管理思維的財務課!交大安泰MBA授課師資劉濤教授全真試聽課堂,解讀價值視角下企業(yè)的財務思維!
- 09/07 香港中文大學EMBA(中文)2026級招生發(fā)布會邀您參加!
- 09/10 從金融科技到科技金融,來TFMBA招生開放日聽頂級產品經理職場進階之路
- 09/10 MBA科創(chuàng)沙龍報名 | 科技與AI:北大創(chuàng)業(yè)者的未來創(chuàng)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