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散文 | 徐揚生:說話


校長散文 | 徐揚生:說話
【校長心語】專題為您分享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撰寫的散文。本期,徐揚生校長分享了關(guān)于說話的思考和心得。
徐校長表示,“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一門行為藝術(shù),與你的智商有關(guān),也與你的情商有關(guān),聽有智慧的人講話,是一種享受。
他在文中總結(jié)道,“會說話”的關(guān)鍵首先是“會聽話”,只有會聆聽,才會抓住重點,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在適當?shù)臅r候說適當?shù)脑挕?/p>
說 話
文/徐揚生
小時候在老家,夏天乘涼,搬一張小凳子聽街坊的老人侃大山。有一回,老人問我,“你知道嘴巴是干什么的嗎?”我說,“吃飯唄……”“還有呢?”“喝水……”“喝水與吃飯差不多,嘴巴還能干什么呢?”后來,他笑了笑說,人的嘴巴有兩個功能,一是吃飯,一是說話。我想也沒錯,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人都知道。他接著說,人的嘴巴是唯一一個具有兩種功能的五官,其他五官都有一雙,卻只負責一件事,比如耳朵有兩只,負責聽;眼睛有兩只,負責看;即使是鼻子,也有一對鼻孔,負責嗅;而嘴巴呢?只有一張,卻管兩件事——吃飯與說話,因此特別難管。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人都會死的,有的死得早,有的死得晚,而早死的人,多半是因為管不住嘴巴……我聽著聽著,突然感到這件事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簡單……
幾十年過去了,人生一路走來,愈發(fā)覺得老人講得有道理,人要管理好自己的嘴巴,好好吃飯,好好說話,談何容易!前次寫了一篇短文,談到與吃飯相關(guān)的事,今天咱們不妨來聊聊有關(guān)“說話”的問題,雖然我覺得自己聊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有資格。
我自小比較內(nèi)向,不善說話,很羨慕那些口齒伶俐的同學,每次老師提問,我一站起來就緊張,好不容易回答了部分問題,坐下之后,總是感到很遺憾,明明可以回答得更好,為什么一站起來,面對老師和同學,就會緊張臉紅,把應(yīng)該要說的話都忘記了呢?班上有位同學,很擅講話,總能講得頭頭是道,讓大伙兒都笑起來,我很羨慕他,有一次,我問他從哪兒學來的這套東西,他大吃一驚,說道,“我哪里會講??!在家里,我爸爸還常說要向你爸爸學習,說你爸爸講話很沉穩(wěn),一言九鼎的樣子……”我忽然想起來,他的父親確實是與我父親在同一個單位的,只是我從來不曾覺得我的父親是會講話的,事實上可能全家人都不認為他是一個會講話的人。
后來,我開始留心父親說話的習慣,他平時很少講話,總是坐在一旁,笑瞇瞇地聽別人講,尤其吃完晚飯后,一家人聚在一起,那時鄰居經(jīng)常過來串門,大家在一起熱熱鬧鬧、七嘴八舌、講東講西,那時正值文革后期,各派政見,爭論甚至爭吵起來都是很正常的,只是父親從來不說話,只是坐在那里靜靜聽著,一直等大家吵得差不多了,平靜了,冷場了,他才慢慢地講幾句,他的話總是平和的,并不針對某些人,總是說理的,有啟發(fā)性的,讓人理性地去思考問題,往遠處看……等他講了幾句之后,大伙又熱鬧了起來,這個時候他就又停了下來,人言我聽,人默我言,反正他說話,從來不去湊熱鬧,不爭先,也不去打斷人家的話,總在合適的時候說合適的話。記得有一次,一位街坊鄰居,做了一些錯事被抓起來了,晚飯時,許多鄰居在我家里議論,有的說,都怪家庭教育不好,有的說,年輕人讀書習慣不好,有的說他從小就不是個好苗子……講了一陣子,安靜了下來,有點冷場了,父親才開始說話,他說,“還是因為太閑了啊!年輕人無所事事,要閑出毛病來的!”我現(xiàn)在都記得他的話,人其實不怕“忙”,怕的是“閑”,我們的學生和同事,忙的時候的表現(xiàn)總是比閑的時候要好得多!
因此,“會說話”的關(guān)鍵首先是“會聽話”,只有會聆聽,才會抓住重點,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在適當?shù)臅r候說適當?shù)脑挕?/p>
“說話”可以分為三種,如果你說話的對象只有一到兩個人,那么就是“談話”,英文叫“Conversation”;如果你在一個小組會議上或飯桌上發(fā)言,面對的是十數(shù)人,并且你要講話,別人也要講話,那么這就是“討論”,英文叫“Discussion”;如果你在一個大會上作報告,面對上百或上千人,那便是“演講”,英文叫“Speech”。每個人在這三種“說話”方面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第一種做得很好,但第二、三種都不行,反過來也有。這三種說話的形式,反映了人的不同的智慧,人的智慧是通過交互來反映的,這里有天賦的因素,有些人天生口才就是好,也有后天訓練的因素,美國的中小學有很多這樣的訓練,從整體上來講,西方人比東方人做得好,中國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做得好,城里人比鄉(xiāng)下人做得好。當一個中國人要走到世界舞臺上去的時候,“說話”常常是第一個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比如我們的同學第二種能力往往比較弱,他們不知道如何在十幾個人的小組會議上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要么從不發(fā)言,讓人感到你是一個沒有思想的人,要么一上來就與別人爭論,四處樹敵,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談話”的關(guān)鍵詞是“友好”。你一定要將心比心,要“融入”對方,完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這樣的交流才是真正有效的。永遠記住,傳遞你的信息給對方不是目的,“愉快地(happily)”傳遞信息給對方才是目的。談話的內(nèi)容不是最重要的,談話的態(tài)度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重要的談話之前,無需花太多時間準備“講什么”,而是要花時間準備“怎么講”。從前,我們的一位外交官與美國國務(wù)卿展開最艱難的戰(zhàn)略對話之前,他準備了一張他孫女一周歲的照片,他先與那位女性國務(wù)卿聊自己的孫女,這樣雙方的對話在一開始就進入了一種面向未來、面向下一代的友好氣氛中。
“討論”的關(guān)鍵詞是“主動”。小組討論時,當明確了主題之后,應(yīng)該“主動”發(fā)言,不要等人家都發(fā)言了,然后你來說幾句,“我贊同誰誰的意見”,幾次下來,人家會覺得你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當然在小組會議上,也要防止另外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總有一些人,他不是對討論的主題有什么觀點,他就是想表達他不贊同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你要東,他偏要西,有些人是“have something to say”,有些人是“have to say something”。會議和圓桌聚餐上,是聯(lián)絡(luò)同事感情的好時機,要互相尊重,與人為善,貶低別人不是強者的表現(xiàn),強者不是將別人打倒,強者是把別人舉起來!
“演講”的關(guān)鍵詞是“熱情”。你一上臺,就要非常清楚你的責任是“鼓動”大家,就像那些商店門口的推銷員一樣,在大聲地叫喊著,“這是全世界最便宜的鞋子!十塊錢一雙!”哪怕你是在國際學術(shù)會議上做學術(shù)報告,你也要有這個精神,你只有先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研究,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感動得想哭,你的報告才有可能打動大家。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講,他每次做學術(shù)報告前一個小時一定要去洗個熱水澡,讓自己先興奮起來,多巴胺滿滿的,上臺去演講的效果一定好。
說到“演講”,大家一定會想到“PPT”,準備PPT,要注意以下幾點:一、PPT的內(nèi)容只是你演講的細項,不是你的演講,千萬不要去“念”PPT上的內(nèi)容,凡是觀眾能看到的,無需你用嘴巴說出來,你要講的是那些沒有寫在PPT上的東西。二、PPT上的圖片和影像只是來輔助你演講的,不要喧賓奪主,使觀眾迷失于你的PPT,而忽略了你演講的內(nèi)容。三、PPT越簡單越好,一張PPT如果超過了10行字,一般是蹩腳的,要簡潔、精煉、順著觀眾的思路,引人入勝。PPT越多,你會講得越倉促,聽得人會很辛苦,我的觀察是絕大多數(shù)演講者都是準備過多的PPT,所以將你準備的PPT的頁數(shù)減少三分之一,可能恰恰是你應(yīng)該做的數(shù)量。四、PPT的內(nèi)容安排要由淺入深,前面的三分之一讓所有人都聽得懂,后面的三分之一讓部分人能聽得懂,最后的三分之一讓所有人都聽不懂。完全不懂,聽者開心不起來,但完全聽懂,就沒有了思考的余地。五、PPT的內(nèi)容觀點要前后一致,你在不同的演講里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對同一次演講,一定要一致,我曾經(jīng)見過一位學者PPT的前后觀點不一致,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影響不好,所以,要仔細一點,保持前后一致。
“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一門行為藝術(shù),與你的智商有關(guān),也與你的情商有關(guān),聽有智慧的人講話,是一種享受。我這幾十年里旁聽過不少大師級的朋友說話,受益無窮。我發(fā)現(xiàn)他們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會說“有用的廢話”,“廢話”一般是沒用的,我們學理工科的,一輩子都在要求自己不要說廢話,但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些“廢話”是很有用的,比如感恩的、致謝的、贊美的、開心的,這些話也許與討論的內(nèi)容一點無關(guān),但講了這些話,與不講這些話,效果大不相同。前面講的那位外交官與美國國務(wù)卿的對話,從孫女的照片聊起,就是“有用的廢話”,人是感性的動物,多說點贊美感恩的話,總會使人高興。二、不說“多余的實話”,大家從小受教育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實話實說是一個人的人品問題,但千萬不要忘記,有時候太多的實話會傷害別人,前幾天,一對朋友夫婦帶了他們的兒子來我家,兒子個子很高,我說,“?。『酶叩膫€子!”他爸爸馬上講,“個子是高的,籃球打得也不錯,就是數(shù)學很差?!边@可能是實話,但實話不需要說全,就像你去外國領(lǐng)事館辦簽證,人家問你要三種材料,你給人家三種就行了,沒必要給第四種。三、有時需要“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我最初的體驗是在美國剛開始工作時,與三位教授一起在美國首都“推銷”我們的自動駕駛汽車的科研項目,主講的是一位資深教授,上午面對著一大批科學家和企業(yè)CTO,其中有許多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工程院的院士,那位教授一口氣講了兩個小時,講得邏輯嚴謹,與會的所有人都贊嘆不已,到了下午,面對一批完全不同的人,全是政治家與國會議員,這位教授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講了同一個題目,講得無比浪漫,激動人心。我在回程的飛機上反復(fù)琢磨這個過程,結(jié)論是說話確實需要因人而異。王陽明心學的獨到之處,也在于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能力。
“說話”的另一個維度是要“合適”,要有分寸,控制你講話的那個度,全靠你自己的智慧。感恩過頭了,就顯得庸俗奴性;贊美過頭了,讓人覺得你在“拍馬屁”;喜事講過頭了,人家會以為你驕傲自負;幽默過頭了,會讓人覺得是不是在諷刺他;沒有把握的事,要謹慎地說;傷心的事,不要逢人就說;自己的事,一般自己不要說,要別人來說;急事、重要的事,不要匆匆忙忙地去說,要慢慢地說。說話要心清意靜,氣定神和,智者說話的目的不在于要向別人證明你是一個會說話的人,而是要在別人心里留下共鳴。人生在世,三件事情是愈早明白愈好,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辦事,三是如何說話,而這么重要的三件事,恰恰是我們的學校從來不教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以為學校會教,小學以為中學會教,中學以為大學會教,到了大學,以為學生們早已經(jīng)學過了……現(xiàn)在的世界信息太多,商品太多,人才太多,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沒有稀缺性,個人未來的競爭力在哪里呢?我覺得會說話就是一項稀缺的競爭力。不會說話的孩子,就像不開花的樹木一樣,也會有無花果,默默無語的人,也會有大成就,但會吃虧一點,艱難一點,所以不如年輕時,進入社會之前,注意練練自己的說話,說話多一點,臉皮厚一點,這樣才能開朗自信,輕松勇敢地去闖天下!
配圖/草間彌生作品
(本文轉(zhuǎn)載自 ,如有侵權(quán)請電話聯(lián)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備考交流

掃碼關(guān)注我們
- 獲取報考資訊
- 了解院?;顒?/li>
- 學習備考干貨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動態(tài)
推薦項目
活動日歷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7/03 預(yù)約席位 | 7月3日交大安泰EMBA招生說明會
- 07/05 最高可獲得2萬元獎學金| 上理管院專業(yè)學位項目2026聯(lián)合招生發(fā)布會&MBA/MPA/MEM職業(yè)賦能工坊第三期開放申請中!
- 07/05 財務(wù)人必修的戰(zhàn)略思維課|復(fù)旦MPAcc公開課報名
- 07/05 財務(wù)人必修的戰(zhàn)略思維課|復(fù)旦MPAcc公開課報名!
- 07/05 【預(yù)告| 7.5北大國發(fā)院EMBA體驗日】“導(dǎo)師·同學共話會” 邀您走進北大承澤園
- 07/05 上海場 | 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項目上海場公開課暨招生說明會誠邀您參與!
- 07/05 上海交大MTT招生開放日
- 07/05 鄭州活動預(yù)告 | 7月5日交大安泰MBA全國巡展即將來到中原大地,招生政策、考生激勵、項目生態(tài)一場活動全掌握!
- 07/05 海π智鏈 商道新生 | 2026東華大學MBA/EMBA/MPAcc/MEM/MF/MIB培養(yǎng)體系煥新發(fā)布會即將啟幕!
- 07/05 活動報名 | 7月5日深圳招生直通車,15年零售餐飲O2O行業(yè)學長以夢為馬,為何選擇交大安泰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