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丨楊斌:平常人日常事皆可實踐的領導力——《非職領導:人人都有領導力》


清華經管學院楊斌教授在2003年即為兩位大師的《領導力》第三版中文稿翻譯了最關鍵的卓越領導的五種習慣行為——以身作則、共啟愿景、挑戰(zhàn)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并成為普遍被大家使用的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典范領導行為標準!
引言
庫澤斯和波斯納的新書《非職領導:人人都有領導力》中文版已于近日上市發(fā)行。作為全球暢銷書《領導力》(The Leadership Challenge)的姊妹篇,兩位大師集40年的研究大成,指出了領導力的本質,提煉出了一套平常人皆可修煉和實踐的領導力操作系統(tǒng)——典范領導的五種習慣行為。
清華經管學院楊斌教授在2003年即為兩位大師的《領導力》第三版中文稿翻譯了最關鍵的卓越領導的五種習慣行為——以身作則、共啟愿景、挑戰(zhàn)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并成為普遍被大家使用的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典范領導行為標準!
在此,特別刊發(fā)清華經管學院教授楊斌為兩位大師的新書撰寫的推薦序《平常人日常事皆可實踐的領導力》,與讀者共勉!
平常人日常事皆可實踐的領導力楊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這本書從書名到開篇,作者都在反復強調著一個十分重要而常遭誤解的看法,那就是——領導力與“當領導”不是同一回事;“當領導”的人是少數,而領導力卻跟每個人都相關,值得并能夠被每個人擁有。
這可不是什么多余的、場面上的話,而是需要多往每個人心里講的真道理。中文世界中導致這個誤解的原因之一是望文生義?!邦I導”二字在中文里,通常指的就是具有某種職務、頭銜、權威的人,稱呼“領導”就專指的是上級,泛泛而言的“領導”則要么是官員,要么是老板、高管,皆為在一個等級組織(或社會)中的居上位者。但其實在中文之外,錯誤地認為“領導力”只能在這些被稱作“領導”的人身上體現,才用得著;對應地,領導力咱們老百姓、平常人是沒有的,也用不上;這個看法,也挺多見,貽害也大,這構成作者撰寫本書的主要動力。
說到這種對“領導力”本質和價值的誤解有多普遍,我常講一個舊事,是在20多年前,差不多是本書的譯者之一徐中報考清華MBA的那個時候,有個當時在國內還挺新穎的要求,請每位申請人面試前要提交幾篇短文,其中一篇特別要求申請者講述一個自己身上的領導力故事。
印象中當時被打爆了的咨詢電話里很多申請者抱怨這個要求自己無法完成,強烈要求學校換個題目——原因很直接,自己是個業(yè)務人員或者是工程師,從沒有當過部門管理者更別說單位的領導,因此沒法寫有關自己的領導力的故事。那時候國內領導力的書籍、課程都極少,這些個抱怨反映出來大家把領導力誤解為“當領導”也不算太奇怪,而到了今天雖然貌似領導力的課程培訓很多很熱鬧了,但是把領導力跟居上位者的職權劃上等號的錯誤理解(注意這可不是狹隘理解)卻仍然大行其道,非常需要“祛魅”。
“領導力祛魅”,必要并重要。其含義很豐富,并不只是像這本書這樣,把領導行為、領導作用,與某些具體角色和因為層級而擁有的權力、權威區(qū)分開——這當然重要,強調突出領導力的非職特征,但還不夠。在我看來,人們對待領導力問題,常常存在著四“魅”:神秘化、專屬化、傳奇化與天賦化,都阻隔著領導力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妨礙到領導力成為幫到每個人獲得突破和取得進步的基礎性本領。祛魅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幫助普通人更有信心地為自己賦能。
人們經常把英文的“Leader”翻譯為“領袖”(極為有害、加深誤解的一個翻譯)或“領導者”,把“Leadership”翻譯成“領導力”(我一直都認為“之道”比“力”更恰切,涵蓋內在和隱性),并與正式的機構、等級制組織相關聯。其實,人人(未必是組織中的,更不必是組織高管)都可能是不同情境下的領導者,而“領導力”本身(或者“領導之道”)與職務、頭銜并無必然關聯。領導力也不是一種神秘的說不清道不明的秘訣、奇招,也并不發(fā)生在某些個機緣巧合、力挽狂瀾的節(jié)骨眼上,多數時候沒有那么戲劇性也大多不會傳為佳話,并非一群生來魅力超凡的人的特權,或少數幸運兒基因中注定的特質。
說了這么多“領導力不是什么”,那么
它到底是什么?
領導力是一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練習而掌握的行為和實踐,事實上,正在讀這本書的你,我可以篤定地說,你早就無數次地發(fā)揮過自己的某些領導力,作用在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并頗為有效,只是你自己沒有從這個角度去認識和總結,并讓它們更加自覺、更經常發(fā)生。最常遇到的一種情形就是,你讓他人和你一起去完成某事,這個“讓”的行為中靠的不是強迫或者命令,而最后他的感受可能是還希望將來再有機會跟你一起做事,或者你們之間產生某種信任與可擴展的關系,或者他很以與你一道做成了事而榮光,等等。因此,恭喜你,你在發(fā)揮領導力,你的領導力還蠻有效。
而至于你行動中所用到的方法,如果趁熱打鐵就地復盤,會有很大的可能與本書所細細拆解的典范領導的五種習慣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相吻合。所以,現在你需要做的,是通過閱讀這本書,系統(tǒng)地梳理,并更加有意有效為之,并在練習(就是具體的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的具體運用)中不斷提高。再說明一下,這些行動不需要你的特質符合某種類型,也不囿于你的教育背景和工作崗位,是有相當的普適性的。
書名中的“非職”,就是強調領導力與職務無關,而是每一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具備并都能用到,也因此能幫到每個人自己和其他人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一個普通人、小角色,都有機會發(fā)揮他的領導作用。比如,當幾個人同時被困在電梯里或是迷了路,其中一個人站出來激勵并組織其他人有效應對困境,他自然就成了這個“非職情境”下的領導者,并不需要哪個組織機構來任命他。在大學宿舍、社團組織包括家庭等許多情況中,從“非職”角度來認識的領導力是個必需品、基本功,因為大家不需要依賴一個權威或有頭銜的領導,但卻很需要能夠發(fā)揮自己所具有的領導力或者領導潛力的人。
所以,我經常向青年學生鼓動說,大學校園,其實是鍛煉提升領導力的絕佳場合,因為校園生活、學生群體多是平層結構,這里沒有走向職場后的很多頭銜、資源。要想做成點兒事兒,就經常需要靠各式各樣的自覺或激發(fā)出來的領導力來實現突破。即便在嘗試中犯了錯,大家的包容度也比較高,所以大學階段真的可以把通過服務大家來提升領導力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我熟悉的一個學校在歷史上和當下都出了很多各行各業(yè)的“有為領導”(未見得是“有位領導”,或者說并不以“位”來衡量“為”),絕不是因為這個學校早早就開了好多領導力的課程,而是因為她提倡“雙肩挑”,重視集體、各類社團和社會實踐,提供了年輕人投身服務他人來培養(yǎng)領導力的極好土壤。不夸張地講,課程表之外的生活、實踐、挑戰(zhàn),作為“非職情境”,都可能是最生動、最有效的領導力培養(yǎng)項目(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
說到“非職情境”,過去一些年前在教課時,我常使用電影《十二怒漢》來做領導力的分析研討的素材,人們看到被臨時組織起來的陪審員所組成的典型“非職情境”,就會追問探討,是否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情境呢?當然還有很多,比如大眾旅行團,或是成年人的興趣社團、周末球隊,更不要說住在一起的鄰居社群,共同創(chuàng)新攻關的科研團隊成員,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小伙伴們,社會公益組織中的志愿者等等。需要認真厘清的一點是,非職領導力并非只發(fā)生在“非職情境”中,事實上,它更大量地,更主要地發(fā)生在職務、頭銜和層級存在并大行其道的組織中;而當你并非依賴、通過這些職務、頭銜和權威來發(fā)揮領導作用并取得人際與組織成效時,那就是非職領導力在閃光了——所謂,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不是不能借助職權,而是有意不借助職權)。
從這一點出發(fā),本書的讀者是很廣泛的,幾乎可以說是所有希望理解和提升領導力的人。大部分的領導力書籍主要針對的,都是商業(yè)組織或者政府組織中各個層次的管理者(在“上架指引”時,領導力的書籍常被放入到工商管理的類別中),在現實中有很多組織與領導力困惑的他們,經常通過閱讀領導力書籍而收獲啟發(fā)。這本書同樣有益于這些“有職務”的領導者們,不要因為書名中的“非職”二字而卻步,事實上,非職領導力對于組織中有職務者的提升,不僅是理念和能力層面上的,還會是倫理和價值觀維度上的——運用職權而達到目的,都有著一定程度的組織機器化、成員工具化的“非人”傾向,而非職領導力則高度契合我所定義的“向善領導”的核心特征——“讓人更是人,讓組織更向上,讓社會更前進,讓這些變化更有機地發(fā)生”,“通過領導而獲得人和組織的解放”。
這本書不應該只是捧“讀”,要想讓這本書真能發(fā)揮作用,你需要把它當作一本操練手冊,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練習的同時再來對照典范領導五種習慣行為,針對性地學和練。書中一個非?;镜牧鼍褪?,盡管典范領導五種習慣行為有其相當的共性,但具體到每個人的方式、風格、細節(jié)、手法卻各自不同,不僅因人而異,也因情境而變。操練的過程,也是將典范共性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這才會有對典范更透徹的理解,和對自身更深刻的洞察。某種意義上,你用這本書的過程,就是跟作者一起合寫一本新的《非職領導》。
“領導力祛魅”就是要去掉光環(huán),跳出小圈子,擺脫“王侯將相有種”預設,讓普通你我更能建立起自信、勇氣,更加敢于在日常實踐中行動探索,不追求所謂的完美,更追求貢獻與進步,擁抱“千瘡百孔的管理實踐”和“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平凡生活,求真、自強而后與共、利他。
非職而立人,是真領導力!
《非職領導》
庫澤斯&波斯納
楊斌
本文作者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組織行為與領導力、商業(yè)倫理、非市場策略、高等教育管理等。
楊斌于1987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先后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學位、管理學博士學位。開發(fā)并主講清華大學精品課《領導與團隊》《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講授《管理思維》《思維、決斷與領導力》、《文化、倫理與領導》《危機管理》《管理學概論》等MBA/EMBA課程,多次獲頒教學獎勵。作為團隊成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北京市教學優(yōu)秀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
楊斌教授現任全國工商管理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
(本文轉載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備考交流
最新動態(tài)
推薦項目
活動日歷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7/03 預約席位 | 7月3日交大安泰EMBA招生說明會
- 07/05 最高可獲得2萬元獎學金| 上理管院專業(yè)學位項目2026聯合招生發(fā)布會&MBA/MPA/MEM職業(yè)賦能工坊第三期開放申請中!
- 07/05 財務人必修的戰(zhàn)略思維課|復旦MPAcc公開課報名
- 07/05 財務人必修的戰(zhàn)略思維課|復旦MPAcc公開課報名!
- 07/05 【預告| 7.5北大國發(fā)院EMBA體驗日】“導師·同學共話會” 邀您走進北大承澤園
- 07/05 上海場 | 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項目上海場公開課暨招生說明會誠邀您參與!
- 07/05 上海交大MTT招生開放日
- 07/05 鄭州活動預告 | 7月5日交大安泰MBA全國巡展即將來到中原大地,招生政策、考生激勵、項目生態(tài)一場活動全掌握!
- 07/05 海π智鏈 商道新生 | 2026東華大學MBA/EMBA/MPAcc/MEM/MF/MIB培養(yǎng)體系煥新發(fā)布會即將啟幕!
- 07/05 活動報名 | 7月5日深圳招生直通車,15年零售餐飲O2O行業(yè)學長以夢為馬,為何選擇交大安泰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