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亚洲成a人片777777,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

對話張力奮教授:疫情下的新聞傳播,專業(yè)、焦慮與真相 |復旦大學 瞰見×2020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2020-05-06 16:55 瀏覽量: 3363
?智能總結

?疫情下的新聞傳播:專業(yè)、焦慮與真相

疫情下的新聞傳播:專業(yè)、焦慮與真相

對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FT中文網(wǎng)前總編輯張力奮,《管理視野》執(zhí)行主編程亞婷

音頻:在公眾號復旦管院回復“瞰見”

識別海報二維碼收聽完整音頻

疫情下的新聞傳播——疫情下的“報道”

程亞婷:力奮老師您好,謝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1月下旬以來,中國的大部分人都開始了居家的生活,每個人都處在自己的一方天地當中,這時候會特別渴望能看到更多的外部資訊,尤其是與疫情相關的信息,也會閱讀更多的新聞報道。所以對于新聞人來說,是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驗。請問,這一段時間與疫情相關的報道,哪些是讓您印象特別深刻的?您又有哪些自己的觀察?張力奮:這次遍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可能是我們?nèi)松w驗中隔離時間最長的一次。先說明一下,放寒假后我就到了美國度假。雖然沒能在中國跟國人一起經(jīng)受隔離生活,但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虛擬方式,無時無刻不在感受中國長達近兩個月的隔離。在中國隔離逐漸放松后,我在美國進入了隔離的現(xiàn)實。有關媒體報道,我想先說一句,隔離生活往往會使信息放大。我們開始關注正常生活當中不太關注的一些細節(jié),加上社交媒體的海量信息,作為個人,我們很難不成為受害者。我是個媒體人,做了近30年的記者,很關注中國疫情前期的報道,比如,上海的第一財經(jīng),北京的財新網(wǎng),他們最早報道了武漢的病例,是在去年12月30號。這非常不容易。他們在第一時間告知公眾發(fā)生了什么。1月23號以后,包括財新、第一財經(jīng)、財經(jīng),還有其他媒體,他們對武漢疫情,以及政府應對疫情的時間線做了非常好的調(diào)查,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做了怎樣應對,包括后來對李文亮醫(yī)生整個事件的報道。這些報道,從新聞專業(yè)角度講,承擔了一個媒體應該做的事情。中國媒體的整體表現(xiàn),可以打一個及格分。一些財經(jīng)媒體,在這次報道當中,他們所具有的素質(zhì),以及記者訓練,還是可圈可點。任何重大公共危機,對媒體的作用與擔當、記者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檢測。如果它無法完成告知、調(diào)查、問責,以及在危急的公共事件關頭,溝通社會各界的需求和利益,在中國疫情緩解以后,這需要討論和完善。程亞婷:剛才您提到這次財經(jīng)媒體的表現(xiàn)是非常亮眼的,那么過去兩個月與疫情相關的報道,西方的媒體主要關注什么呢?張力奮:新冠疫情,給我們考察媒體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在這樣的當口,媒體背后的制度因素,反而顯得相對不那么重要。為什么呢?無論在美國、在英國、在歐洲,還是在中國,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是一致的,就是我們所講的新聞最基本的要素,五個W加一個H——發(fā)生了什么?誰是新聞的主體?何時發(fā)生?為何發(fā)生?無論新聞和媒體制度有何不同,這些都是公眾必須了解的最基本問題。媒體能不能給公眾,就他們的生活及生存、他們的治療,以及對未來狀況的預判,提供一些可信的基本信息。

程亞婷:回顧一下,從最早去年12月份有一些消息傳出,到1月23號武漢封城,然后疫情有比較大的爆發(fā),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漸漸復工復產(chǎn),整個過程從信息傳播來看,它分成了幾個明顯的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哪些議題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張力奮:第一個反應是,到底中國發(fā)生了什么,武漢發(fā)生了什么?疫情對我們個人的危害多大?可能的治療,包括一些科學上的解讀。第一階段,關注發(fā)生了什么。封城以后,既然對疫情的判斷已確定,就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發(fā)生后怎么辦。媒體是否能夠在隔離的情況下告訴民眾有關自我保護、治療的基本信息?;仡^看,短短兩個月,經(jīng)歷了一個相當長的認知和理解的過程。比如,口罩在我們生活中的意義將永遠改變。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從沒戴過口罩?,F(xiàn)在,口罩將成為2020年的象征,一個時代的象征。到了第三階段,尤其是武漢疫情和國內(nèi)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公眾會對自己的隔離生活有個回顧,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問責,希望得到更多的解釋。

疫情下的新聞傳播——如何避免成為海量信息的受害者

程亞婷:您之前說過,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美的研究,都表明社交媒體讓我們越來越狹隘,或者說它可能讓我們越來越焦慮。信息越多,反而誤解和斷裂會更深。結合您剛才所講,這次疫情也有這樣的一種印證?張力奮:對的。焦慮這個詞,我們會聽到越來越多,很可能是2020年甚至這個世紀的關鍵詞。從研究文獻看,過去十年當中,有關媒體和焦慮相關度的研究增加很多。并不是說社交媒體出現(xiàn)前,人不焦慮,人在進化中,沒有考慮到某一天會有一個叫“社交媒體”的東西突然存在。我們?nèi)说钠鞴佟⑽覀兊恼J知,能不能抵擋?。课覀兡懿荒芴幚砟敲炊嗟男畔??非常重要的是自我保護,不要讓自己成為海量信息的犧牲品和受害者。我有個學生,論文做大學生的社交媒體使用和焦慮。她從樣本中發(fā)現(xiàn),至少有80%的學生存在某種程度的焦慮。焦慮將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我們?nèi)绾螒獙@種常態(tài)?社交媒體有放大的效應。海量信息中,任何時候都有觸動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脆弱的部分,會讓我們陷入更深度的焦慮和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種機制化的焦慮。只要接觸媒體,你就很難擺脫。那么怎么應對?我要避免海量信息來主宰我、支配我。新冠這樣的公共危機,其實是新聞啟蒙,包括對新媒體技術的啟蒙,是最好的時機。特別是對我們的年輕一代。02.

程亞婷:您剛才表達得特別好,就是我們不愿意成為海量信息的犧牲品,我們也不想個人的生活被海量信息所主宰。對于這一點,您有這么長時間新聞的訓練,有沒有具體的小建議可以給到年輕人?張力奮:這個非常難。作為媒體的研究者、實踐者,我也經(jīng)常處在非常兩難的境地。這個平衡如何建立,有幾點跟大家分享。七八年前,我有幸去南極考察,待10天時間。如果要上網(wǎng),代價非常昂貴,要用海事衛(wèi)星信號,于是做了一個小實驗——如果暫時徹底擺脫現(xiàn)代通訊工具,擺脫社交網(wǎng)絡,我的個人生活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最后發(fā)現(xiàn),南極十天后,世界一切正常。我跟學生講,有限的時間需要去關注靠得住的信息源。所謂“靠得住”,是指在重大公共危機和重大事件面前,它的報道是經(jīng)得住事實考驗的。第二,我們正進入一個有趣的時代,每個人都對維護信息的真實度、對信息的質(zhì)量有付出。轉發(fā)一條內(nèi)容時,我要求先讀一遍,對信源也做一個判斷?,F(xiàn)在作為發(fā)送者,轉發(fā)的成本或代價微乎其微。而我們對信息的核實成本越來越高,這是難以想象的。我做過一個比喻,每天喝牛奶,如果需要用個人一己之力來判斷奶牛是不是有病,吃的草是否有空氣污染,奶牛的主人是不是良民,如果整個社會的運作,經(jīng)濟的、市場的、人和人契約的綁定,都需要靠個人來做核準,這個世界是無法運行的。所以在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能否建立信息和新聞機制一種新的“金本位”:當你看到某一個信源時,你會說OK,可以相信它。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第三,不要讓虛擬的網(wǎng)上生活成為我們?nèi)粘I畹闹黧w。為什么在疫情當中,社交媒體有一次新的爆發(fā)?因為在隔離狀況下,沒事情可做,唯一能夠做的是在朋友圈刷屏。我在美國,目前也處于隔離狀態(tài)。兩三周前,我開始養(yǎng)蜥蜴,每天花1-2個小時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覺得很有趣。我要把時間從社交網(wǎng)絡上拉回來?,F(xiàn)在的孩子,無論幼兒園、小學、中學的,他們是真正的網(wǎng)絡原住民。我們?nèi)绾巫屗麄凁B(yǎng)成對真實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如果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給予某些啟蒙,相信會受益無窮。

疫情下的新聞傳播——識破“謠言”和“反轉”

程亞婷:這次傳播我們也關注到,有很多謠言,也有很多人相信,如果家里有家族群,可能爺爺奶奶特別是老年人就會成為謠言第一波的傳播者。謠言很容易被擴散,是因為我們可信賴的東西在變少?張力奮:自有人類社會歷史,謠言就伴隨我們。上海街頭,如果有什么糾紛,圍了很多人看,這是人類天性的表現(xiàn)??礋狒[的人很多,有的人是好奇,其實根本上就是We don't want to be left out (我們不想被落下)。如果別人知道,但我不知道,可能對我有危害。謠言的背后,是人類本身潛在的不安全感。之所以傳播謠言,或關注謠言,是希望有更高質(zhì)量的信息來化解他的疑惑,化解他的焦慮。就謠言,我們先不要做純粹的、道義的判斷。我們得搞清楚為什么會有謠言,謠言的形成機制?為什么陰謀論非常喜歡謠言?因為陰謀論解釋謠言的成本最低。所以謠言不可怕,當一個社會,當一個公共空間,有信息和信息之間的比對、信息和信息之間競爭的機制,我相信最后會是一個優(yōu)勝劣敗的過程。沒有這樣的機制,有時候謠言就會成為主宰。我不相信疫情以后,我們一下子就變得聰明起來,謠言就此絕跡,不可能。謠言將以新的方式和我們共存。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斷尋找、完善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完善自己的生存方式。希望在面對下一個天敵時,無論是自然的,還是戰(zhàn)爭的,還是其他方面的,我們?nèi)祟惗寄軌騽俪觥?2.

程亞婷: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聞總是會出現(xiàn)反轉,所以大家會習慣性地說可能得讓子彈再多飛一會兒。這種反轉的出現(xiàn),從傳播學解讀會是什么樣呢?我們怎么保持對于真相的追尋?張力奮:反轉和不反轉, 在我看,最基本的界限在于事實。我們對事實負責。當事實出現(xiàn)反轉,我們的報道、我們的認知、我們的判斷也會反轉。比如,有關新冠病毒到底是不是人傳人,這樣一個基本事實的判定,就會造成整個報道的反轉。不要把反轉看作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先要把最基本的問題考量清楚。你剛才提到真相,其實真相這個詞是非常哲學層面的。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遇刺,已經(jīng)過去半個多世紀,也很難說美國媒體已經(jīng)抵達了事件的真相。可能他們接近真相,但是目前我們無法知道什么是真相。真相一定是事實基礎上的一種衍生。但是真相是個開放的系統(tǒng)。因為新的事實的出現(xiàn),就可以有新的判斷。疫情一開始,有很多的假定。我們?nèi)绾螐募俣ǖ侥軌虮容^可靠的判斷,這涉及信息分工的過程,科學家應該做科學家的事情,政府做政府的事情,媒體做媒體的事情。近些年,我反復強調(diào),中國媒體面臨的問題不是平臺問題,不是技術應用,也不是投資,不是所謂融媒體、全媒體的問題,而是媒體最本原的問題:它是否可以發(fā)掘和報道事實。如果這個問題無法解決,以后中國再出現(xiàn)任何重大公共事件、公共疫情危機時,問題將會不斷出現(xiàn)。社會資源的配置當中,媒體可能是最弱的一環(huán),無法真正起到應有的功能。你們可能沒有注意到,過去五年、十年中,在英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為權威媒體提供事實甄別的商業(yè)機構。比如,如何判斷一張照片的真?zhèn)危绾闻袛嘁欢我纛l和視頻。在界定事實時,我們可通過什么樣的技術手段。它不是個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如果沒有最基本的信息服務來支持,我們還會看到無數(shù)次的反轉。而事實反轉太多,對整個市場的秩序,社會秩序,人的溝通都會造成大量的困惑和錯亂,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對媒體和記者來講,只有一種情況下的反轉是可以理解的:當事實變化的時候。事實有變,反轉才是合理的。對媒體人來講,對事實的認定是我們最重要的基礎訓練,什么樣的東西構成事實(ascertain facts)?如何向公眾表達和描述事實?對事實的教育,其實也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我們復旦非常提倡的通識教育)。這不僅是新聞記者和媒體專業(yè)人員的訓練,也是公民的一個基本訓練。03.

程亞婷:您在最開頭講到財新,講到第一財經(jīng)這些報道做出的亮眼表現(xiàn),像財新這樣可能平時跟普通人的關系不是那么大的媒體,這次真得贏得了很多粉絲。張力奮:財經(jīng)媒體成為最好媒體的可能性,不是因為其它原因,而在于財經(jīng)和商業(yè)的媒體,信息本身是一種asset(資產(chǎn))。我到金融時報工作時,最怕的就是數(shù)據(jù)出錯。為什么呢?因為任何一個數(shù)據(jù)出錯,都可能使市場產(chǎn)生波動。你提供的信息,對整個實體經(jīng)濟、對企業(yè)、對政府政策、對民生都有直接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財經(jīng)媒體的記者往往會有比較好的訓練。他對職業(yè)的尊重,跟他提供的服務每天對實體經(jīng)濟運作的影響有直接關系。財經(jīng)媒體,不僅僅是講財經(jīng),而是指在一個自由經(jīng)濟體中,信息自由流通很重要??煽康馁Y訊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正常的市場機制運行的基本要素。某種意義上,它可能比政府對經(jīng)濟政策的管制更重要。一個從業(yè)者,對自己的職業(yè)的敬畏感,來自于兩個東西,一個是這個職業(yè)本身對社會、公眾可以do a lot of good(可以做很多好事)。同時敬畏感也來自于,如果做不好可以造成多大的危害,跟醫(yī)生的職業(yè)一樣。中國的媒體人非常不容易,社會對這個職業(yè)要有敬畏。管理學院的節(jié)目,能夠想到做一個跟媒體相關的議題,都是我們教育和啟蒙的一個部分。程亞婷:您是一位樂觀主義者?張力奮:我是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對人類的前景,我希望保持樂觀。為什么呢?如果沒有一種基本的樂觀,人類在這個地球上能否繼續(xù)生存,真的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問號。人類是否會讓自我毀滅,希望不會。其實人類并不很強大,雖然已經(jīng)可以把人送上月球。這一次的新冠疫情,再次證明人類非常脆弱,地球也非常脆弱。你說我樂觀,我希望這次全球疫情能夠讓我們的內(nèi)心和這個現(xiàn)實世界本身靠近一點,讓東方和西方靠近一點,讓中國和世界靠近一點。

對事實的教育,

其實也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

這不僅是媒體專業(yè)人員的訓練,

也是公民的一個基本訓練。

我希望這次全球疫情,能夠

讓我們的內(nèi)心

和這個現(xiàn)實世界本身靠近一點,

讓東方和西方靠近一點,

讓中國和世界靠近一點。

編輯:顏回

(本文轉載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lián)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收藏
訂閱

備考交流

  • 2024考研英語二備考群: 678595048
  • 2024管理類聯(lián)考復試調(diào)劑②群: 814776983
  • 2024海外碩士交流群: 895560072
  • 2024年MBA/MEM/MPAcc聯(lián)考備考群: 769561411
  • 免聯(lián)考調(diào)劑咨詢①群: 796631901
  • 2024考研政治沖刺群: 863373153
  • 海外碩士咨詢③群: 850595383
  • 免聯(lián)考碩士入學咨詢?nèi)海? 711046255
  • 2024考研復試調(diào)劑交流群: 902176003
免費領取價值5000元MBA備考學習包 購買管理類聯(lián)考MBA/MPAcc/MEM/MPA大綱配套新教材

掃碼關注我們

  • 獲取報考資訊
  • 了解院校活動
  • 學習備考干貨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