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現(xiàn)實,扭曲現(xiàn)實
2022-05-06 21:12 瀏覽量: 2325

?智能總結(jié)
作者:老喻@來源:孤獨的大腦
01上世紀70年代末,鄧公訪新加坡,與李光耀會面。李對此極為難忘,多年后他在書中寫道:
“鄧是我所見過的領(lǐng)導人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盡管他只有5英尺高,卻是人中之杰。...
作者:老喻@來源:孤獨的大腦
01上世紀70年代末,鄧公訪新加坡,與李光耀會面。李對此極為難忘,多年后他在書中寫道:
“鄧是我所見過的領(lǐng)導人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盡管他只有5英尺高,卻是人中之杰。雖已年屆74歲,在面對不愉快的現(xiàn)實時,他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想法。”
02馬斯克收購推特,令人們開始懷疑他的動機,甚至擔心他也是個追逐名利的俗人?!秵滩妓箓鳌返淖髡甙_克森卻不這么看。他特別留意到,推特發(fā)公告前,馬斯克在特斯拉的奧斯汀超級工廠與印尼投資部長討論電池供應鏈和礦山的事情。而在贏得推特之戰(zhàn)后,馬斯克照常開了晚10點的例會,討論猛禽火箭發(fā)動機的設計,研究氣門泄漏解決方案。沒人在會議上提老板剛花400多億美元買到手的推特。03接受現(xiàn)實,扭曲現(xiàn)實,像是超級牛人們的武林絕學。現(xiàn)實扭曲場的鼻祖喬布斯,并非是靠不接受現(xiàn)實來扭曲現(xiàn)實的。他會罵別人是狗屎,可一旦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喬布斯就絲毫不介意親口吃下“狗屎”。表面上看起來令人不愉快,其實是不介意是否愉快,而只在乎真實,是否正確。面子才是狗屎。04曾經(jīng)因為被喬布斯忽視而難過的馬斯克,是“現(xiàn)實扭曲場”的繼承者。馬斯克說:我見過很多違反法律的人,但還沒有見過可以違反物理學的人?!?/span>可他知道,非物理世界的有些事情是可以“扭曲”的:1、他選擇的是小概率成功的事業(yè),甚至當初計算起來期望值為負,即使時間拉長來看是人類非做不可的事。可很多如此選擇的理想主義者都掛掉了。他活下來且活得很好的原因,除了工程能力強,會用人等等,還有一個與“小概率”有關(guān)。馬斯克充分運用了人們對小概率事件的好奇、同情以及額外獎勵;2、一般商人喜歡忽悠弱的人,所以騙子的騙術(shù)都很低劣,他們以此篩選用戶。而馬斯克非常擅長忽悠高智商的人。例如他的前女友分手后對他的“聲討”,簡直是變相贊美他。他對自己傳記的作者,也進行了智商和忠誠的雙重考驗。05講回我們普通人。知錯就改,是接受現(xiàn)實后最應該做的事情。如果你認為你正在做的事情是錯的,就應該盡快停止??墒谴蠖鄶?shù)人做錯事后會加速行動,錯上加錯,就像一個人掉進坑里后更加賣力地挖坑。知止難,止損更難。主要原因有二:1、這事兒對我太重要了,我不能輸。--這是混淆了愿望和現(xiàn)實;2、我花了太多心血和本錢,不能丟。--這是不懂沉沒成本,被過去綁架。“知錯就改”這個詞兒,其實也不夠精確。比如AI下棋,并非是“改錯”,而是永遠以終局為評估標準,追求當下最好的一手。何謂對錯?只能是基于比較。
- 能夠評估哪一步棋好,靠的是智商和遠見;
- 能夠堅定地走更好的那一手棋,靠的是理性和意志。
06讓我從宇宙層面開始,說說人類在連續(xù)性上由來已久的幻覺。世界是由無數(shù)個極小概率堆積而成,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以及所謂大概率事件,才是這個宇宙里的意外。科學并非對真理的發(fā)現(xiàn),而是適用于某個邊界內(nèi)的發(fā)明。幸運的是,已有的科學竟然能讓人類走這么遠。人類對自身神奇的感慨,只是某個偶然產(chǎn)物基于自身特性的自我感動,并陷身于自我指涉的自圓其說當中而已。人體的主要組成成分氫,產(chǎn)生于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碳和氧則是70億到120億年前在恒星體內(nèi)產(chǎn)生。我們產(chǎn)生于星塵,最終也歸于星塵。07人類靠自身努力實現(xiàn)的連貫性,不過數(shù)千年歷史。更確切說,那條平緩了許多年的人類生存曲線,直到1776 年才開始陡峭起來。那一年,發(fā)生了三件“偶然”的事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杰斐遜起草了《獨立宣言》,瓦特改進了蒸汽機。理性驅(qū)動下的科技與市場,讓人類沉浸在地球表面這數(shù)百年突飛猛進的“局部現(xiàn)實”里。連貫性的背后,是我們對因果的幻想,對付出必有回報的貪婪,對時間的延綿不絕的依賴,以及對宏大的漠視,和對未來的短視。08你我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我們這一代正在經(jīng)歷人類歷史上都罕見的、已長達40年的經(jīng)濟高速增長。我們對超級運氣習以為常,就像人類對地球習以為常。海底撈在疫情之初逆勢擴張,張勇“差點兒”可以贏,他當年正是這樣從非典中挺過來并崛起的;某地產(chǎn)巨頭持續(xù)下大注,也許是因為肌肉記憶里還留有十多年前的“四萬億”刺激。
- “這一次也一樣的事情”,往往成為“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新證據(jù);
- “這一次不一樣的事情”,則成為“太陽下無新事”的新證據(jù)。
前者是常態(tài),后者是常識。人們較多地混淆了常態(tài)和常識:
- 常態(tài)經(jīng)常會變成“新常態(tài)”;
- 而常識若變成“新常識”就不配叫常識。
例如人進了一個比較臭或者比較香的環(huán)境里,過一會兒就不會覺得臭或者香了。新環(huán)境是新常態(tài),而嗅覺的適應性則是常識。09再說說連續(xù)性幻覺的底層原因吧。我在《人生算法》里,描述了下面這個模型:認知閉環(huán)的基本單元。
由人行為的原理可知,人的行為的過程主要由人對環(huán)境信息的獲取、感知、處理和輸出組成 ,即感知、認知和決策以及行動的過程。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做一件事情,開展一個項目,都需完成如上這個認知閉環(huán)。在感知環(huán)節(jié),你需要敏感;在認知環(huán)節(jié),你需要理性;在決策環(huán)節(jié),你需要果斷;在行動環(huán)節(jié),你需要野蠻。難題來了,敏感和野蠻沖突,理性和果斷也有點兒糾結(jié)。所以,你我平常人,經(jīng)常是貌似想明白了,卻不能下手;看似下手了,又猶猶豫豫。對于馬斯克這樣的混球呢?這根本不是問題。和巴菲特、貝佐斯一樣,他們都出生在“不完整”家庭,某種意義上,他們的性格都是“分裂”的。
- 感知的時候,混球們一觸即發(fā);
- 認知的時候,混球們100%理性;
- 決策的時候,混球們絕不糾結(jié);
- 行動的時候,混球們十分混球。
在各個頻道切換時,混球們絕不像我們那樣拖泥帶水。他們在自己分裂的性格上自由跳躍。10如上所述,“接受現(xiàn)實、知錯就改”之所以那么難,是因為這么做是“反人性”的。我們條件反射的動物本能,我們脆弱的科學與頑固的非理性,我們根深蒂固的決定和目的論,都令自身陷入踩西瓜皮的慣性困境中而不能剎車。當“意外”發(fā)生,并非連續(xù)性失去了,而是我們過去的連續(xù)性只是幻覺,大自然野性的那一面始終未被馴化,而人類的無知也是這野性的一部分。斯賓諾莎的“萬物之神”依然神秘不現(xiàn),愛因斯坦的大一統(tǒng)理論或許只是孤獨老人最后的死磕。11在過去四百多年里,人類一直試圖馴服偶然性。從概率、統(tǒng)計學、混沌理論,到復雜科學、人工智能,聰明人們重新審視連續(xù)性背后的非連續(xù)性,然后用新理論新公式來發(fā)現(xiàn)非連續(xù)性背后的連續(xù)性。新工具解決了許多舊問題,也制造了很多新問題。鐘形曲線經(jīng)常很正確,偶爾錯一次就會成為摧毀一切的黑天鵝。均值回歸如地心引力般穩(wěn)定,可是當投資者去抄底跌去一半的價值股,并期待其回歸均值時,卻發(fā)現(xiàn)定律失效了。失效的也許不是均值回歸,而是我們對“均值”的定義如同刻舟求劍。人們對輝煌時刻的強化記憶,可能只是一個小數(shù)陷阱。四十年很長,對人類周期而言卻太短,數(shù)據(jù)量不夠大。小馬哥說:“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只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span>可是在時代的巨浪中,一個人的“一口氣”,不過是一粒沙而已。12每天早上,我們從夢中醒來,然后進入一個更加漫長的白日之夢。人為什么不能每日重啟呢?像新生的孩子,或是如樹木般既有一年四季的輪回,又有年輪的疊加。因為我們太依賴于連續(xù)性了,我們的存在依托于記憶,熟悉,習慣,經(jīng)驗,氣味,溫度,得失,榮辱......人類的意識也許就像一團連續(xù)的火,我們不能理解“自我的感知”為何如此牢靠,也不得不懷疑自由意志的真實性是否只是一種連續(xù)性的幻象。也許我們大腦中某個無法定義的部位,每時每刻都像在穿羊肉串一樣整合我們關(guān)于過去的連貫性,把一大堆偶然沿時間序列串起來,剪輯,調(diào)色,配樂,配上片頭和字幕。我們忘卻了生命在宇宙間的出現(xiàn)猶如一次不可思議的超空間穿梭,我們忘卻了美好年代背后的驚心動魄,我們以為運氣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多么強大的電腦或人腦,也無法通過輸入過去的數(shù)據(jù)而得出未來的預測,因為所謂過去只是無數(shù)個湮沒在時間黑洞里的平行宇宙中的一個而已。13讓我們說回“接受現(xiàn)實+扭曲現(xiàn)實”。人類的進化歷程,決定了我們可能過于放大眼前的“?!焙汀皺C”,而忽視了較遠的“?!焙汀皺C”。樂觀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因為一切終將消失,悲觀毫無作用,旅途本身就是生命所有的意義。馬斯克說:寧愿要錯誤的樂觀,也不要正確的悲觀。他說的是比較抽象的愿景。概括而言,我們需要:“樂觀地幻想,悲觀地計劃,平靜地實行”。“樂觀地幻想”,是指我們需要某種抽象而宏大的樂觀,幫助自己穿越周期性的波動和恐懼;“悲觀地計劃”,是指要設想到一切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慎重周密地思考對策;“平靜地實行”,是指專注于當下,不管情況多么糟糕,也總能找出相對最好的那一手,堅定地走出那一手。14無論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宏觀,還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微觀,一切或好或壞的大小環(huán)境,無非是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已知條件。接受現(xiàn)實,是我們對已知條件的重新梳理。別懊惱,朝前看。別同情自己的過去,要同情自己的未來。我們沒打算投降,我們需要盤點一下自己的彈藥。就像《火星救援》里的呆萌一樣,哪怕獨自一人被困在遙遠的火星,生還的概率幾乎為零,也會把所有的食物一份一份地分好,計算自己還需要種多少土豆。多爛的一手牌也是牌。也許不存在“把一手好牌打爛”,因為一手牌中最大的那張牌是打牌的人。15恐懼無法清零,但人是一種可以帶著恐懼前行的動物。馬克·吐溫說,人的一生被很多苦難和害怕所困擾,但大多數(shù)從未發(fā)生。人們常說,疫情之后我們再也無法回到昨天。可是,即使沒有疫情,我們也無法且不必回到昨天。世界將再次回歸到某個均值,但這個均值將被重新定義。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計算自己的口糧,并且不因為模糊不清而放棄對正確和價值的追求。這個世界需要你,因為聰明的人經(jīng)常不愿意走入泥濘,而泥濘里的人有時又不夠聰明。有趣的是,若你能做到“接受現(xiàn)實”,“扭曲現(xiàn)實”就會自動發(fā)生。因為我們自身就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改變總是痛苦而艱難的,有時候某些外部的困境,或是個人的低谷,能幫助我們激發(fā)出自身比想象中更多的真實力量。當我們打算改變自己時,就已經(jīng)“扭曲”了這冷酷的現(xiàn)實。百萬讀者都在讀
何佳:A 股為什么是另類投資產(chǎn)品?
邱曉華內(nèi)部演講:我們正迎來用資本市場代替房地產(chǎn)市場的時代
梁建章: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過度補課的難題
黃奇帆最新講話:能把豬吹起來的,往往不是正常的風
【悅享新年】FMBA奇妙書單(附鏈接)
2021,每個人都了不起
吳曉波:未來十年,我們所認為的能力將蕩然無存
中國宏觀展望:2021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guī)正式落地
人間真實!北京,全國最早醒來的城市…
秦朔:創(chuàng)新何太急
這場病毒放大器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譜
財政到底有多緊?
負利率時代的泡沫、掠奪和危機!
全球貨幣再寬松:一次無法降落的飛行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崛起 | 哈佛教授TED演講
中國最賺錢的公司,要開始去庫存了!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靜悄悄:你能挺過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為什么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卻遠高于常人?
杠桿的輪回,眾生的焦慮
50句驚艷世人的電影臺詞:請原諒我戳痛了你所有記憶

由FMBA歷屆校友推薦的文章集錦,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

編輯:葛格
(本文轉(zhuǎn)載自 ,如有侵權(quán)請電話聯(lián)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